
特别报道:2011年度中国十大低碳城市
发布时间:
2012-02-15 12:00
来源:
特别报道:2011年度中国十大低碳城市
作者:代海雷 2012年02月10日 来源:中国地源热泵网
“低碳城市”是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共管理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经中央批准,由经济日报社、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有关国家部委主办的“2011·中国自主创新年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主题为“世界经济变局,中国创新应对”,中国自主创新年会自2005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深圳市、苏州市、武汉市、西安市、广州市、南京市、合肥市、厦门市、哈尔滨市和昆明市被评为“2011年度中国十大创新型城市”。大连市、三亚市、贵阳市、南昌市、杭州市、无锡市、南宁市、保定市、厦门市和长春市获得“2011年度中国十大低碳城市”称号。
大 连
评选委员会推荐大理入选“十大低碳城市”的理由:国家发改委确定的第二批创新型城市试点市和科技部确定的第二批创新型城市试点市,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城市。低碳城市综合指数为0.629,居参评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地区地级城市第1位。
大连市坚决淘汰高耗能行业企业,对水平落后的传统产业实施搬迁改造。到去年年底,全市关闭了36家产能落后水泥企业的机立窑、旋窑65座,关闭非煤矿山31座,小造纸企业40家,鱼粉生产企业14家。与此同步,大规模的减排工程强力推进,开展大规模拆除并网工程,实行集中供暖工程,解决煤烟污染问题;建立新车准入制度,严把油品质量关,严格执行机动车辆年度尾气检测,减少和控制汽车尾气污染。
近年来,大连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5%,主要污染排放强度逐年下降,2011年减排2%;地区生产总值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但环境质量仍保持良好,空气质量优良率在95%以上;饮用水源、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三 亚
评选委员会推荐三亚入选“十大低碳城市”的理由: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核心城市之一,低碳城市综合发展指数为0.659,居参评的地级城市第2位,居参评的东部沿海地区地级城市第2位。
贵 阳
评选委员会推荐贵阳入选“十大低碳城市”的理由: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的低碳城市试点市,低碳城市综合发展指数为0.456,居参评地级城市第32位,居参评的西部地区地级城市第4位。
近年来,贵阳市认真落实国家关于低碳城市试点的工作要求,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初步形成了具有贵阳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以产业机构调整为措施,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实现结构性减排;以资源型产业优化升级,降低单位产品能耗为措施,实现技术性减排;以加强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开发为措施,实现能源性减排;以加强社会宣传,倡导低碳消费模式,建设绿色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体系为措施,实现社会化减排;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增加森林碳汇。
贵阳市将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编制完成并正式颁布低碳发展“十二五”规划,抓好执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扩大低碳企业、低碳园区、低碳社区、低碳学校试点,实施一批低碳发展项目。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引导市民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转变。通过努力,到2015年,实现相比2005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45%以上。
南 昌
评选委员会推荐南昌入选“十大低碳城市”的理由:国家发改委确定的低碳城市试点市和科技部批准建设的第二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低碳城市综合发展指数为0.616,居参评地级城市第10位,居参评的中部地区地级城市第1位。
从“中国人居环境奖”到“联合国人居奖”,从“国家园林城市”到“全国文明城市”,南宁市的环境建设一天上一个台阶,一天一个变化,这次又荣获了“中国十大低碳城市”称号。从首届世界低碳经济大会在南昌召开开始,低碳经济这个词在南昌就火热了起来,因为与南昌一直以来的生态立市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低碳发展之路也得到了南昌人的认同。
近年来,南昌市积极实施“生态立市”“环保优先”战略,集全民之智、倾全市之力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积蓄“低碳资产””。“十一五”期末,南宁市万元GDP能耗为0.8016吨标准煤,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77.52%。此次获评“2011十大低碳城市”,表明南宁市以低碳经济发展、低碳城市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成效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有利于进一步倡导节能环保、爱护生态、崇尚自然、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的新理念,也有利于形成南宁市低碳城市建设的新风尚。
杭 州
评选委员会推荐杭州入选“十大低碳城市”的理由:作为国家发改委确定的低碳城市试点市和创新型城市试点市,低碳城市综合发展指数为0.634,居参评地级城市第4位,居参评的东部沿海地区地级城市第3位。
杭州多年来一直着力提升低碳城市建设力度,根据低碳城市建设时间表,到2020年,杭州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50%左右,这一指标比全国平均指标高出近10个百分点;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达到60%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18%以上。
无 锡
评选委员会推荐无锡入选“十大低碳城市”的理由:国家发改委确定的第二批创新型城市试点市,低碳城市综合发展指数为0.588,居参评地级城市第11位。
早在2009年“无锡低碳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成立,这是全国首家专门从事低碳城市建设的研究机构,作为一个政产学研合作研发实体,该中心以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为核心研究内容,将成为无锡市建设生态文明先驱城市的重要载体。随后写出的近10万字的《无锡市低碳现状及对策研究》调查报告。以调查研究为基础,以专家建议为参考,无锡开始进行系统的低碳城市建设规划,规划到2015年建立比较完整的六个低碳体系,即法规体系、产业体系、城市建设体系、交通与物流体系、生活与文化体系、碳汇吸收与利用体系。这种自觉的转型发展,将使无锡从“工业文明”为主导的发展阶段迈向“低碳文明”为主导的高级阶段。
低碳发展总目标:到2015年,初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低碳城市。通过发展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调整能源结构;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推行低碳生产模式等节约能源和减少碳排放;通过植树造林、保护湿地等提高城市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吸收经济活动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到2015年,全市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35%,森林覆盖率达到27%,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大于45%。“十二五”期间,无锡发展史上将留下更多低碳印记。未来5年,将重点在低碳政策、低碳产业、碳汇吸收与利用、低碳交通与物流、低碳建筑、低碳消费、碳交易市场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规划路径:
建立完善低碳政策体系:出台关于鼓励和扶持低碳发展的政策意见和法律法规,成立监管低碳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部门,到2015年,建立较完善的低碳城市法律保障体系。
构建低碳产业体系:到2015年,初步建成低碳经济产业体系,建成一批低碳经济试点园区和项目,碳排放总量增长得到缓解,工业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降低35%。
发展碳汇吸收与利用体系:到2015年,市区绿地率达到41%,绿化覆盖率达到46%。从2011年到2015年,恢复湿地面积33.15平方公里。
发展完善低碳交通和物流体系:到2015年,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30%以上,铁路、水路的货运分担率分别提高到5%和18%,主城区高峰时段平均车速提高到25公里/小时,人均交通CO2排放量低于1.05吨。
发展低碳建筑:以2005年建筑能耗为基准,到2015年建筑能耗降低30%,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部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节能50%的标准,新建民用建筑实施节能65%标准的比例达到50%。
倡导低碳消费:到2015年,初步形成低碳消费、适度消费的生活方式,人均消费CO2排放量达到0.70吨。建成一批低碳小区和低碳村,建成江阴低碳示范城。
建设区域性碳交易平台:2010年开始探索建立包括初始碳排放的分配,市场交易价格和惩罚价格等各种制度,到2015年后逐步建立一个区域性开放式的碳交易市场。
南 宁
评选委员会推荐南宁入选“十大低碳城市”的理由:科技部确定的第二批创新型城市试点市,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城市。低碳城市综合发展指数为0.622,居参评地级城市第9位,居参评的西部地区地级城市第2位。
“十一五”期末,南宁市万元GDP能耗为0.8016吨标准煤,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77.52%,比“十五”期末下降了12.25%;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64吨,比“十五”期末下降了15.46%。“十一五”期末,南宁市森林覆盖达43.65%,比“十五”期末增加了3.45个百分点;总碳汇量达到208.48万吨CO2-ep,比“十五”期末增加了16.43万吨CO2-ep。
保 定
评选委员会推荐保定入选“十大低碳城市”的理由: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的低碳城市试点市,也是全球性保护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启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首批入选的试点城市。低碳城市综合发展指数为0.575居参评地级城市第15位,居参评的东部沿海地区地级城市第9位。
近年来,保定高新区以新能源与能源装备产业为特色,打造"中国电谷",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保定高新区将以"中国智慧电谷、北部低碳新城"为新时期的发展愿景,强调低碳理念引领,特色产业支撑,科技创新驱动,新城形态塑造,建成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装备与技术中心、国家智能电网产业先导区和创新中心、保定市核心增长极和科技新城区。到"十二五"末,保定国家高新区的总收入将达到2660亿元,工业总产值2700亿元,成为"千亿园区"领军者,成为"中国一流特色新能源产业园区"。
“中国电谷”成为国内唯一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输变电于一体的国家级新能源设备制造基地,同样响当当的牌子还有:国家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基地、国家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等。
由于保定在可再生能源产业方面取得的成绩,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列为"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首批启动的两个城市之一(上海和保定)。"中国电谷"正担负起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制造中心、技术中心、信息中心的重任。
厦 门
评选委员会推荐厦门入选“十大低碳城市”的理由:国家发改委确定的低碳城市试点市和创新型试点市,科技部确定的创新型城市试点市,也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低碳城市综合发展指数为0.633,居参评地级城市第5位,居参评的东部沿海地区地级城市第4位。
《厦门市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已经通过国家发改委评审,厚达几十页。“低碳生活”正在离厦门人越来越近。去年2月份,厦门“十二五”规划对外公布,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和低碳发展目标被明确列入。
厦门被授予中国十大自主创新城市和中国十大低碳城市荣誉称号,是唯一同时获两项殊荣的城市。
长 春
评选委员会推荐长春入选“十大低碳城市”的理由:科技部批准建设的第二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是长吉图开放开发先导区建设的核心城市。低碳城市综合发展指数为0.563,居参评地级城市第16位。
长春市作为科技部批准建设的第二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将低碳产业作为产业布局的重要方向,将低能耗作为产业发展的根本要求,规划建设了产值千亿元规模的长东北低碳产业园区,制定实施落后产能淘汰计划,切实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为发展低碳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